电子产品使用不当或加剧孤独症程度
2025-04-03 09:56:18
近日,有关电子产品对孤独症儿童影响的研究再次引发社会关注。专家指出,电子产品中的单向交流模式与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沟通缺陷存在“同频共振”现象,可能加剧其孤独症程度。
北京儿童医院发育行为中心主任杨小云表示,孤独症儿童在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即时反馈时,会逐渐丧失主动发起对话、理解表情语义的能力。据2024年《中华儿科杂志》研究显示,日均使用电子产品超过2小时的孤独症儿童,其社交量表得分比适度使用者低37%,且这种影响具有累积效应,持续3个月以上高强度使用可能导致前额叶皮层社交功能区发育迟缓。
电子产品带来的感官过载也对孤独症儿童构成挑战。高对比度的画面和快速切换的场景虽能短暂吸引其注意力,但长期暴露可能造成神经兴奋性紊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脑电监测数据显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使孤独症儿童的θ波(与注意力相关)异常率升高42%。
专家建议,家长应尽量避免让6岁以下儿童频繁使用电子产品,并引导孩子合理使用。中国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朱旗提出“三阶使用法”,即引导阶段、观察阶段和互动阶段,帮助孩子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
本文综合自百家号、微信公众平台(腾讯网)及重庆日报(重庆日报网)的相关报道,旨在提醒社会各界关注电子产品对孤独症儿童的影响,共同为孤独症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