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有多快、密接怎么管?九问猴痘 感染猴痘后需要隔离治疗吗?

2023-07-15 16:22:30

  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发布猴痘疫情6月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

  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

  追问1:感染者情况如何?

  据广东省疾控中心,广东省猴痘病例最早报告于6月10日,在广州市,病例分别为43岁男性和29岁男性。截至6月30日24时,该省累计报告48例猴痘确诊个案。按现住地址统计,广州市27例、深圳市13例、佛山市7例、东莞市1例。病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布介于20~45岁之间,临床症状均较轻,患者以皮疹为主,部分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北京第一批发现的猴痘病例由北京医疗机构报告,共两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该消息于6月6日发布。

  据中疾控介绍,目前106例患者中无重症、死亡病例。

  追问2:猴痘是一种什么样的传染病?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病死率为1%-10%,通过接种疫苗可获得有效保护。由于在1980年消灭了天花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猴痘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正痘病毒。

  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该病毒对热敏感,加热至56℃30分钟或60℃10分钟即可灭活,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可使之灭活,对次氯酸钠、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

  据中疾控介绍,2022年1月以来,全球共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了超过8.7万例猴痘病例,死亡病例达到140例。2022年7月23日,WHO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3年5月12日,WHO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追问3:传播方式是什么?

  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6月份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流调结果显示,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370多人,其中仅有一个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所以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较低。

  追问4:传播有多快?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表示,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比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的聚集性疫情。

  追问5:猴痘有何症状?

  猴痘的潜伏期5-21天,大多为6-13天。

  发病早期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驱症状。90%患者出现明显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和结痂几个阶段,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疱疹数量从几个到数千个不等,多呈离心性分布。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z器、结膜和角膜等。病程2-4周。

  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达数年。

  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本轮疫情中,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追问6:哪些人是易感人群?

  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所以,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施国庆表示,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有男男性接触史,猴痘主要局限于男男行为人群和通过性接触传播。

  广东省疾控中心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有数据可查的病例中有96.2%为男性,且以男男行为人群(MSM)为主,其余感染人群多为MSM确诊人群的家庭照护者。

  追问7:感染猴痘后需要隔离治疗吗?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

  施国庆表示,目前我国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原则上应及时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病人的临床表现好转,病变部位结痂,经过评估可以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这个结痂部位自然脱落解除隔离治疗。

  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具有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患者,经过临床和疾控机构的共同评估可以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居家隔离期间病人要单人单间居住,要避免与家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要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要穿上长衣长裤,戴上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与其他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

  追问8:密接者如何管理?

  猴痘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会指导他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

  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要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追问9:如何预防猴痘感染?

  正在疫情国家旅行或居住的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避免接触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包括动物的血和肉),食用前必须彻底煮熟。如果必须接触猴痘病人,应避免身体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行为,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照看或探视病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等)。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动水下洗手。

  近期已回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若在国外有过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和暴露史,应主动联系当地疾控机构进行咨询和报备;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即将回国人员除注意上述事项外,入境健康申报时需配合海关主动报备。

  近期计划出国人员需密切关注目的地国家的猴痘疫情,尽早了解猴痘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如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和猴痘病人,避免与病人共用物品,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行为,做好个人手卫生,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等。

  此外,建议非必要不进口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加强入境携带、寄递动物检疫,以及进口啮齿类和灵长类动物检疫。